生意社2013年08月02日訊
在機械行業,“產能過剩”已經不是新話題。早在2004年,國家有關部門就在強調結構調整、抑制產能過剩的問題,同時與之對應的大背景是當時的GDP同比10%左右的高速增長。7月25日,工信部公布首批涉及落后產能淘汰的企業名單,該名單涉及19個工業領域內共計1294個企業。
潤暉投資執行董事、機械行業資深研究員鄭賢玲7月30日表示,中國機械行業企業過去的競爭都是產能競爭,未來更多的產能將變得沒有意義。她建議,中國機械行業企業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,應當采取的應對方法是升級商業模式,調整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要素結構。
機械行業企業當前可以考慮升級的方面包括:
首先,在產品制造方面,“能用設計的不用工藝,能用工藝的不用設備,能用設備的不用人”。
其次,機械行業企業應調整過去單純依賴規模擴張的增長模式,加強行業趨勢、企業戰略、商業模式及新技術的研發。
第三,機械行業企業應調整經營思路,加強后市場服務,調整供應商結構,減少固定資產對資金的占用。
第四,也是當前形勢下,機械行業企業最應重視的一點,就是企業應認真分析自身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,主動尋求合作與整合。過去的競爭都是產能競爭,未來更多的產能將變得沒有意義。機械行業企業應實施“減肥瘦身”,站在歷史的角度而不是地域的角度看行業,推進行業整合,減少無效產能。
第五,機械行業企業要“強健四肢”,兼顧國內市場深度與國際市場的廣度。
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小編認為,國家宏觀調控中國經濟開始邁進結構調整和轉型時期,這對于機械企業來說,就是要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以及本行業科技發展趨勢,加快推進自主創新,重點調整產品結構,從而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劇導致產能過剩。